新華社沈陽5月29日電 題:孟泰:勞模精神永放光芒
新華社記者王炳坤、李宇佳
孟泰在工作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前進帽,中山裝,粗糲的臉上帶著質樸的笑容——在鞍鋼博物館的英模展區(qū),有這樣一張老照片,將新中國第一代勞動模范孟泰的形象定格在億萬中國人腦海。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鞍山市藝術劇院原創(chuàng)大型話劇《孟泰》順利通過驗收,再次將“老英雄”孟泰的形象立體呈現(xiàn)在百姓眼前。
孟泰,1898年出生,河北豐潤縣人。1926年到鞍山,同年進入日本人經(jīng)營的鞍山制鐵所的煉鐵廠當配管學徒工。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配管組組長、技術員、煉鐵廠副廠長、鞍鋼工會副主席等職。
東北解放初期,黨中央要求鞍鋼迅速恢復生產(chǎn)。面對經(jīng)過戰(zhàn)爭摧殘幾近廢墟的鋼廠,老工人孟泰勇敢站了出來,帶領工友獻交器材、刨開冰雪收集廢舊零件,把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幾個廢鐵堆翻了個遍,硬是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建成了當時著名的“孟泰倉庫”,沒有花國家一分錢,就實現(xiàn)了鞍鋼高爐恢復生產(chǎn),為新中國鋼鐵工業(yè)奠定了雛形。
孟泰愛廠如家,鉆研苦干??姑涝瘯r期,鞍鋼受到敵機和暗藏敵特的威脅,孟泰撇家舍業(yè),背來行李睡在高爐旁,誓死保衛(wèi)高爐安全,被譽為“高爐衛(wèi)士”。新中國成立初期,孟泰組織全廠各方面人員進行聯(lián)合攻關,先后解決了十幾項技術難題,自制成功大型軋輥,填補了我國冶金史上的空白。
1950年、1956年、1959年,孟泰多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是中國工會第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zhí)行委員。作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孟泰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對黨忠誠,對人民赤誠,孟泰始終心系鋼廠與職工。在遭受三年嚴重自然災害的日子里,為了使工人保持體力不影響生產(chǎn),他把幾個女兒靠挖野菜喂養(yǎng)大的兩頭豬送到廠里,為職工改善伙食;在一批職工因沒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療的時候,他買來廢鋼管,組成青年突擊隊自制鐵床,既緩解了燃眉之急,還節(jié)省了費用。在他擔任鞍鋼煉鐵廠副廠長的八年中,被工人們稱為“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的干部”。
1967年9月,積勞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然而,孟泰精神卻在鞍鋼和鞍山市扎了根,《孟泰報》、“孟泰獎章”、孟泰雕塑、孟泰公園……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老英雄”仍向人們無聲地詮釋著勞動的價值和奮斗的意義。
在鞍山鋼鐵煉鐵總廠幾座高爐間隙,孟泰紀念館顯得格外安靜。煉鐵總廠黨委工作部部長王鋒介紹,廠里培訓新招工人,第一站就來這里;市里的機關干部、中小學生,也經(jīng)常來參觀學習。同時廠里每年組織孟泰事跡學習會,評選孟泰式先進標兵、最美黨員,廠報開辟專欄講述“孟泰式好員工”的事跡故事。
“老一輩樹起了標桿,我們也不能太差。”作為鞍山鋼鐵煉鐵總廠電氣作業(yè)區(qū)電氣點檢員,今年55歲的付柏田自1984年進廠以來就一直被孟泰精神所感染。在崗位上,付柏田主動創(chuàng)新出鐵技巧,三次報名夜大學習電工課程,如今已是鞍鋼集團一級技師。2017年,以付柏田名字命名的創(chuàng)新工作室應運而生,每年吸引中青年技工上百人次參與技術攻關,為企業(yè)創(chuàng)效年均超過500萬元。
截至2020年底,鞍鋼集團共有6801人次獲得各級各類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其中全國勞動模范118人次。自2012年探索職工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基層創(chuàng)新機制以來,鞍鋼集團目前共有廠級以上職工創(chuàng)新工作室303個,其中全國示范性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2個,省級創(chuàng)新工作室39個,分設創(chuàng)新小分隊等創(chuàng)新團隊700余個,擁有3600余名核心成員。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我們就是要用工友們身邊的典型,引導年輕職工不忘本行和本職工作,在努力奮進中創(chuàng)出更大風采。”王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