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的張陽,電工高級技師及鉗工高級技師,新鋼公司第一動力廠供電車間檢修負責人,負責新鋼公司動力系統的電氣檢修和維護任務。他所帶領的技術團隊現有職工30人,由11名高級技師、13名技師、2名高級工程師、4名工程師組成。管轄的電氣范圍包括各類型總降變電站8座、熱力站二座、鍋爐11臺、高爐風機8臺、汽輪發(fā)電機6臺、TRT發(fā)電機6臺、CDQ發(fā)電機2臺、煤氣柜5座、污水處理站7座、水泵站10座、高爐煤氣凈化站6座,涉及設備臺數1728臺。所轄設備的運行正常與否,直接影響新鋼公司大生產的節(jié)奏和效益。
張陽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有著一股虛心學習和善于總結的勁頭,在學習上他勤奮鉆研,用心動腦,自主創(chuàng)新,小改小革,為了高效率地解決長期困撓著安全生產的各類現場設備故障及疑難雜癥,他在學習和掌握了很高的電氣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同時,也努力地掌握了很高的機械理論和實踐知識,使之成為了一名對電氣設備有獨特見解和故障分析能力的專家,為他能夠做好日常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工作中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工作,即提高了檢修效率,改進了工作流程,減少了重復事故的發(fā)生率,又提高了生產效益,檢修后的設備反修率降低了70%以上,如針對35kV三芯高壓電纜與鐵塔架空線搭接不合理導致電纜終端頭頻繁故障,嚴重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運行,在沒有三芯高壓電纜與鐵塔架空線搭接標準施工圖集的情況下,經過他現場測繪、理論上反復認證開發(fā)出的固定金具重新連接后,就徹底解決了三相高壓電纜頭與鐵塔架空線搭接的行業(yè)難題,年減少停電損失100余萬元,受到國內同行業(yè)的好評。研發(fā)的可以膨脹O型密封圈的專用螺栓,將拆裝更換高壓柜靜觸頭工效由6--7小時縮短到1小時,有力地提高了鋼鐵生產的安全用電需求。在奉獻中他從不講究個人得失,24小時待命,幾十年如一日地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理各類設備故障,并充分發(fā)揮自己對現場設備的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及時高效地解決和處理了問題,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經常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特長不計報酬地幫助其他單位及時地解決了許多現場技術難題,在同行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張陽在日常工作中還善于技術總結,其中他總結的2項檢修操作法被新鋼公司命名為先進操作法,多項小改小革獲國家專利,技術攻關項目總結多次被公司評獎,對于工人出生的他實在難能可貴。
“一花開放不是春,百花開放春滿園”。新鋼大生產電氣設備點多面廣,高度分散,種類繁雜、技術含量較高,為了培養(yǎng)技術梯隊,形成團隊的力量加強維檢,2012年動力廠成立了以他為首、二十多名技師、工程師組成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張陽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此,張陽深感肩上沉甸甸的重任,工作中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帶領團隊牢固樹立和強化“為大生產服務”的意識,著力激發(fā)職工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創(chuàng)新活力,在工作中開展了爭當“崗位技術能手”活動,并以“創(chuàng)新、動手”為宗旨,“解決現場難題”為目的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迎難而上,不墨守成規(guī),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實干加巧干,充分地發(fā)揮了模范帶頭作用。在各類設備的安裝、調試、檢修及運行工作過程中實實在在地解決了許多現場難題,同時張陽及團隊的7項創(chuàng)新技術成果獲“國家專利”。 團隊成員在新鋼公司的“創(chuàng)星提素”工程評比中2人獲最高5星級五好員工,6人獲四星級五好員工,其余成員均獲得2至3星級五好員工。
多年來,在張陽的帶領下,他的團隊十分重視學習,團結互助,敢于擔當,在創(chuàng)新奉獻中練就本領,勇當技術革新型能手。在業(yè)務學習過程中,他們結合工作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崗位練兵活動,以不斷提高業(yè)務技能和服務質量,張陽帶領團隊先后參加了新鋼公司二、三期技改中 5 總降、 6 總降、9 泵站項目、8 號高爐易地改造工程、 1 總降和高爐泵站、6、 7、8、9、10 號高爐 TRT 發(fā)電機、2 臺焦化 CDQ 發(fā)電機、1 臺煤氣 0 放散發(fā)電機、2 臺高效發(fā)電機等發(fā)電機機組的設計、安裝、調試工作,積極發(fā)揮技術能力解決工作難題。在新鋼公司“三期技改工程”施工期間,供電部門提出如果仙女湖變110KV系統最小短路容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動,將直接影響新鋼公司總降及用電單位的用電安全運行,設計單位及供電部門相關技術人員均表示重新計算線路短路電流難度較大。集團公司領導決定發(fā)揮張陽和他的團隊技術潛能,進行自行計算。接到任務后,經過他們近一個月的“白加黑”辛勤努力,按期完成了新鋼公司五、六總降、2500m3高爐變電所、210T轉爐高爐變電所、1580mm熱軋變電所的110KV母線、35KV母線、10 KV母線短路電流的計算,為“三期技改工程”順利投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習無止境,創(chuàng)新不停步。目前,張陽帶領團隊正投身于新鋼公司四期技改工程中電氣升改及智能化改造工作中,為公司年自發(fā)電量20多億度、供電40多億度電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張 俊 羅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