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巍 通訊員 曲麗娜
“噠噠噠……”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身影在廠房內穿梭著。
“今天的新‘配餐’效果如何?”
“一定要嚴格按比例配加原料!”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2019年度河鋼集團“十大杰出青年”、河鋼宣鋼煉鐵廠球團作業(yè)區(qū)主任工程師李曉兵依舊在產線上忙碌著,他一會兒向操作人員了解新“配餐”的實際效果,一會兒拿起球團礦生產原料、成品觀察著,生怕出現絲毫閃失。李曉兵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在產線上度過長假,在他看來,讓高爐吃上“精品糧”比什么都重要。
“這段時間努力沒有白費,球團礦還原度又提高了!”聽到同事的話,李曉兵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菜鳥”榮升“主廚”
李曉兵是河北理工大學冶金工程專業(yè)畢業(yè)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可初來乍到時,卻有諸多不適應——所學技術理論與實踐操作的差距,讓本是高材生的他變成了生產工藝的“菜鳥”。可是,不服輸的他燃起了斗志,下定決心攻克技術難關,學以致用。
“既然要干,就要干到最好!”李曉兵說。為此,他挑燈夜戰(zhàn),翻閱各類專業(yè)技術資料,記下大量的學習筆記;泡在現場,學習各生產環(huán)節(jié)的生產工藝,向老師傅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技藝日益精進,身份也從普通技術人員逐步晉升為主任工程師,成為為高爐“配餐”的“主廚”。
說起李曉兵烹飪的主打“菜”,就不得不提“采、研、用”一體化在鐵前系統(tǒng)的應用。他借助鐵前系統(tǒng)SBU(戰(zhàn)略業(yè)務單元)優(yōu)化組“采、研、用”一體化職能,與相關院校加強交流合作,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應用到鐵前系統(tǒng)生產實踐中。他充分發(fā)揮鐵前實驗室作用,利用各種檢測手段,建立科學的配礦結構評價體系,選擇指標優(yōu)、成本低的配礦結構應用到生產中,使生鐵成本持續(xù)降低。
李曉兵另一個令人叫好的“廚藝”是從球團礦的礦物組成、微觀組織結構研究入手,找到制約球團礦質量提升的因素。針對當地鐵精粉特點,他深入研究“焙燒過程中易熔融產生液相,導致回轉窯易結圈、球團礦還原度偏低”的問題,創(chuàng)新思維理念,找到癥結所在,明確項目改進方向,匹配合理的熱工制度。此“廚藝”效果奇佳,今年初以來,球團礦還原度提高4個百分點,回轉窯結圈周期延長至2.5個月。
新“配餐”質優(yōu)價廉
“要緊盯成本優(yōu)化,給高爐定制出最優(yōu)‘配餐’!”李曉兵常說。
防疫期間,身為“主廚”的李曉兵主動擔當,開始為高爐研制降本新“配餐”,讓高爐既能吃上“精品糧”,又能實現成本最低。
為此,李曉兵多次深入現場,在球團生產工藝中尋找降本切入點,并依據原料性能,創(chuàng)新原料配比,尋求質優(yōu)價廉的入爐結構“配餐”。使用新“配餐”后,截至4月份,該作業(yè)區(qū)球團礦品位提升0.39個百分點,生鐵成本降低1.5元/噸。
首戰(zhàn)告捷,更加堅定了李曉兵將降本進行到底的決心。這不,進入5月份,他又根據實際,再次開啟最新“配餐”的研究、試行。
為讓新“配餐”成本進一步下降,李曉兵提前參與了一項設備技改。在現場監(jiān)督球團生產過程中,他發(fā)現流料板與小輥篩接觸部位易堆積生球,大量生球階段性集中至小輥篩,篩分效果差,影響生產。為此,他決定將流料板長度縮短二分之一、調整流料板角度,并在小輥篩上部增加一根輥。
沒想到,搞生產工藝的李曉兵在設備創(chuàng)新改造上也很有想法:在輥篩間隙縮小1毫米的情況下,生球合格粒級提高了1個百分點,而降低球團中大粒級的比例,更有利于球團礦焙燒過程中充分氧化,大大降低了新“配餐”的成本。
“曉兵,快去休息吧!放心,我們肯定按新配比生產?!鄙a線上的老職工看著滿臉疲憊的李曉兵心疼地說?!皼]事,我多待會,回家吃現成飯!”李曉兵打趣道??伤且恍膿湓谏a上的心思,怎能瞞過這些年來看著他成長的師傅們呢?
《中國冶金報》(2020年05月22日 03版三版)